比特币正在发出“黄金交叉”信号 这对价
250 2025-05-21
5月19日,比特币冲击历史新高109,600未果,随后快速回落近5%,导致约8亿美元的多头爆仓,市场的看涨情绪瞬间跌入谷底。从交易的层面来看,多头情绪迅速降温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比特币冲击109,600时量价背离明显,且MACD高位死叉,诱多行为明显;二是比特币本轮反弹累计涨幅已达45%,加之关税战利好逐步兑现,获利盘了结意愿明显增强。部分市场参与者甚至担忧107,100与109,600已形成历史性双顶结构。
尽管比特币面临阶段性调整压力,但在机构抱团共识强化与宏观利好共振的双重支撑下,市场更可能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完成温和调整。即便存在杠杆清洗需求,预计也仅会通过盘中快速"插针"的方式释放压力,持续性深度回调的概率较低。
首先,自2024年11月份以来,比特币的交易所余额就呈现快速下降的态势。根据Coinglass数据,比特币交易所余额从2024年11月6日的244万枚下降至2025年5月21日的215万枚,半年间减少了29万枚。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可用供应量可能在2026年初降至150万枚以下,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供应紧缩。
实际上,比特币的需求扩张速度可能远超预期。2025年4月至今,已有21家实体机构宣布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或转型为比特币财务公司,数量接近第一季度的总和。其中包括Twenty One、Strive Asset Management和Nakamoto等市场影响力较大的机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趋势正加速向亚洲蔓延——例如,印尼金融科技公司DigiAsia Corp近期宣布计划筹集1亿美元用于比特币投资。
在众多布局比特币的机构中,Twenty One尤其值得关注,其可能成为未来的“超级吞金兽”。该公司由Tether、Bitfinex和软银联合投资,并通过反向收购Cantor Equity Partners实现借壳上市。目前,Twenty One已持有42,000枚比特币(约合45亿美元),并计划进一步融资11.7亿美元用于增持,展示出极强的市场扩张野心。
历史经验表明,市场抱团趋势一旦形成,往往具有极强的惯性——除非经历充分的多头宣泄,否则很难逆转。例如,今年4月的黄金挤兑危机中,纽约金库单月流出300万盎司黄金,彻底点燃市场FOMO情绪,推动金价进入主升浪。因此,笔者认为比特币行情行情结束前,一定会经历一场卖盘流动性的紧张和一次主升浪行情。
其次,美债危机对市场的扰动可能非常短暂,甚至中长期将成为比特币新一轮上涨的催化剂。在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后,美债遭遇猛烈抛售,三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飙升至5%。更为严峻的是,6月份美国将面临高达6.5万亿美元的“借新还旧”压力,这可能进一步加剧美债的抛售潮。回顾4月,正是美债市场的剧烈波动导致数千亿的基差套利基金岌岌可危,进而引发美股和加密市场的连锁震荡。
然而,在美债流动性出现裂痕的窗口期,美联储悄无声息地完成了436亿美元美债的购买,仅5月8日美联储就购买了88亿美元的30年期美债。尽管美联储宣称该操作只是将到期债券收益再投资以避免资产负债表过快收缩,但5月8日前后、以太
坊、山寨币、罗素2000等对流动性敏感的资产均连续上涨。也就是说,市场聪明的资金已经敏锐地察觉到,美债的危机将倒逼“嘴硬”的美联储,走向“身体诚实”。
近期摩根大通的前瞻研究也持相同观点,其最新模型显示:为缓解债务压力,2026年美联储降息次数可能超7次,届时标普500指数或上探6500点。当前市场已进入非典型周期,"做多美国资产(除美元外)"已成为机构共识。
在美债危机和关税战的双重冲击下,外汇期权市场对美元的看空情绪已飙升至历史极值。彭博美元指数综合代理的一年期风险逆转指标跌至-27个基点,创下自2011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甚至比疫情初期市场动荡时的低点更为悲观。这一极端数据意味着,美国当局正面临艰难抉择——为了维护债市、股市乃至整体经济的稳定,适度牺牲美元汇率的稳定性,可能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代价。(2020年到2024年,日元贬值了54%,但日经涨了140%,日本制造业和消费都出现复苏。)这也是,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层面都在推动比特币成为战略储备的原因。
总之,操作上,在没有看到比特币主升浪到来之前,每一次下跌都是逢低加仓的机会。同时,在流动边际转暖的窗口期,山寨币大概率会有不错的表现,阶段性增配一些头部山寨币也有利于放大投资组合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