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盘前】比特币重返10万美元,以太
183 2025-05-09
·年薪超800万元?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回应:仅为8万元5月7日晚间,针对近日网传的“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2024年薪811.9万元”,朱江明在个人视频号发布了一段接受采访的视频。视频中,朱江明称自己当前年薪为8万元,仅用于每月缴纳社保,与网传年薪811.9万元信息不符。朱江明还透露,从创立零跑到现在,自己总共领的薪酬可能不到200万元。详情>>
·比特币突破100000美元,创下2月以来新高5月8日,全球币价网站CoinGecko数据显示,比特币持续走高,日内上涨超3%,自2025年2月以来首次突破10万美元。截至北京时间5月9日10时40分左右,比特币报1027214美元,24小时涨幅为4.08%。比特币带动之下,全网加密货币多数呈现上涨走势。详情>>
·比尔·盖茨:未来20年,我的财富净值将减少99%在成立25周年之际,5月8日,盖茨基金会宣布一项新的承诺:未来20年的捐赠将达到2000亿美元,以加速实现让所有人都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生活的目标。同时基金会将在2045年底停止运营。基金会主席比尔·盖茨在他的个人博客中宣布了这一历史性的决定,该承诺将成为现代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慈善捐赠。他在博客中写道,“未来20年,我的财富净值将减少99%。”详情>>
·A股42家银行年报季收官!11家归母净利润双位数增长,2家净息差超2%据Wind数据统计,42家A股上市银行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6511.98亿元,较2023年的56467.22亿元几乎持平。同时,42家上市银行2024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1440.7亿元,较2023年增加492.03亿元,同比增长2.35%,平均日赚58.74亿元。其中,有4家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详情>>
长视频平台,正在“短兵”相接
2025年,对长视频平台是重要的一年,今年是长视频平台加强短内容建设,夯实“短剧基建”的一年。据《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5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634.3亿元、2027年达856.5亿元。与此同时,数据显示截至2024底,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62亿。短剧行业的高速发展、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无不侵蚀和冲击着长剧市场。多方数据显示,当下的视频用户注意力迅速缩短、影视创作提速减量、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变革。面对行业的挑战与变化,爱优腾如何应对新形势、新生态的到来,应采取怎样的具体措施面对挑战,这些正成为长视频平台无法回避的命题。详情>>
铲屎官花5万带猫狗旅行,宠旅生意有多赚?
今年“五一”假期,有不少网友在社媒平台上晒出了带自家毛孩子旅行的照片。“哈啰”出行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预计有12万只宠物陪着主人顺风车出行;上个月高铁试行的“宠物托运”服务,也激发了更多消费者带宠出游的热情。携程旅游数据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出“遛娃”与“毛孩子”双线并进的新趋势,携宠出游的年轻群体催生“宠物友好”服务升级。“派读宠物行业大数据”出品的《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增长7.5%,达到3002亿元。随着“精细化养宠”成为宠物消费新趋势,看似小众的宠物出行赛道,逐渐衍生出更加多元的“适宠化”新业态。详情>>
看懂全球车企财报,才能看懂中国车企的弯道超车
随着全球车企财报密集出炉,处于转型关键节点的汽车行业重回聚光灯下。研发投入持续飙升,正成为行业共性语言。A股上市车企研发费用率从2023年的4.2%跃升至2024年的4.7%,福特、大众等跨国巨头也在固态电池、智能平台等领域砸下千亿欧元级筹码。这反映出无论是全球汽车巨头,还是中国车企,都在加大力度抢占技术高地。但与此同时,负债率、有息负债等财务指标,也成为舆论关注的“压力测试表”,尤其当主流车企负债率集体跨越60%警戒线,纸面数字的“焦虑感”与产业深层逻辑的“必然性”形成鲜明对冲。数据表象下,该如何理性看待车企的财报?关键还是要搞清楚一系列看似惊人的数字,背后真实的产业逻辑。详情>>
五一档音乐节复盘:除了骂声,还剩什么?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大型演出依然火热。据中演协数据最新数据,五一期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3.35万场,与2024年同比降低2.52%;票房收入21.59亿元,同比增长3.60%;观众人数1031.59万人次,同比增长0.47%。其中,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达到12.12亿元,同比增长5.12%。不过,五一档音乐节热度的B面,是创新与转型进程中衍生的诸多混乱与闹剧、乱子和乐子。从流程失序到体验割裂,种种乱象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折射出行业变革的阵痛,也在无形之中消耗着乐迷的耐心与信任,让这场本应狂欢的音乐盛宴蒙上了一层阴影。详情>>
热闹过后,零食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与突围
过去两年,中国消费者实现了“零食自由”。 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县城,就连乡镇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各种零食店的身影。零食店不仅铺天盖地,价格还越来越便宜,就连曾经价格高高在上的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高端零食,如今也纷纷开始降价。但热闹的是前台,难的是后台。价格战下的零食企业们如今处境艰难,量贩零食靠低价拉动销量,导致利润微薄,随着的供给的扩张,其他零食品牌也只能参与竞争,行业整体利润下滑,而一些未及时“下沉”的品牌,只能眼睁睁看着份额被蚕食。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