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bit 15亿美元被盗 为什么以太坊不能「回
85 2025-02-24
来源:TEDAO
Bybit 遭遇了价值15 亿美元的ETH 盗窃案,而部分人呼吁 Ethereum 回滚区块链来撤销这次黑客攻击。这一事件成为了一个绝佳的教育案例,说明了为什么公链是不可篡改的账本。这个事件的本质并不是以太坊的漏洞,而是它的核心特性——即使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盗窃之一,它仍然不会被人为撤销。
因为区块链交易的不可逆性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信任机制之一。这种特性确保了在 Ethereum 上发行的原生资产(如 ETH)的稀缺性,以及支撑 DeFi 等关键金融活动的智能合约的可预测性。
稀缺性和可预测性是建立一个更具韧性、全球化数字经济的基石。我们之所以明白它们的重要性,是因为它们也是数千年来实体经济的基础。如果没有稀缺性,就不会有像黄金这样“天然具备价值的资产”,而只会有像法币这样“依赖人为信任的价值载体”。法币当然有它的优势,但几乎所有曾经存在过的法币最终都变得一文不值,而黄金却屡创新高。黄金遵循的是自然法则,而法币遵循的是人为规则。自然法则更为恒定可靠。
自然法则也更加可预测。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夸张,但自然界最伟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物理和化学定律不会改变。氢和氧结合形成水,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 9.8 m/s²。如果没有这种可预测性,就不会有摩天大楼、飞机或 iPhone 的诞生,也不会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和经济。
如今,经济正在加速数字化。但数字世界面临着稀缺性和可预测性的问题。数据本质上不是稀缺的,它可以轻松地被复制、篡改、删除或操控。这种可变性确实带来了便利——信用卡支付比现金更方便,Google Docs 比打字机更友好。但从信任建设的角度来看,这却是一个巨大问题。信用卡支付可以被随意冻结或撤销,而数字文档(比如重要的新闻头条)可以被修改、伪造或删除。
一种方式是把数字经济交给大公司和政府,并寄希望于他们能做正确的事情——希望政府不要过度印钞,尽管在数字时代这样做几乎没有成本;希望企业不会
歧视特定用户、审查不符合他们利益的支付(或新闻),或收取高额费用,尽管这些行为既简单又有利可图。
另一种方式是发明一种技术,让数字资产(无论是货币单位还是信息)具备物理世界的特性,比如稀缺性、抗审查性和可预测性。这正是比特币(Bitcoin)所实现的。比特币如今已成为一个市值 2 万亿美元的资产,并在地缘政治层面被越来越多地接受,这充分说明了这些特性的价值。
其它区块链,比如Ethereum(以太坊),则将这种能力扩展到了更广泛的资产类别和应用场景。像 ETH 这样的原生加密货币,以及像 Aave 这样的智能合约,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可预测性——这是全球经济其他地方无法提供的。
金融基础设施越可预测,就能承载更多类型的经济活动。你不会选择一个可以随意撤销的支付方式来完成一笔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交易,就像你不会在重力不稳定的星球上建摩天大楼一样。
它们可能会导致坏事发生在好人身上,而且无能为力。黄金可以被遗失或盗窃——事实上,人类历史上开采的部分黄金沉在海底,而现在就有人正在经历珠宝被偷的损失。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其它公认的价值存储手段,比如艺术品。但从来没有人说:
“被盗的黄金无法通过打个电话就找回来,这是一个致命缺陷。”
“我们不该认为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有价值,因为它们很容易损坏。”
这些话没人会说,因为这完全是无稽之谈。黄金不可替代,艺术品易损坏,这正是它们有价值的原因。我们接受它们的不完美,因为那些缺陷正是价值的前提。
然而,现在一些聪明人,包括加密行业的专家,却在对被盗的 ETH 说类似的话。他们认为 Ethereum应该回滚区块链,撤销这次黑客攻击造成的损失,因为受害者是无辜的,而黑客(很可能是朝鲜)正在从中获利。他们还主张:
“如果公链没有‘撤销’按钮,它们就永远无法被大规模采用。”
这些观点的根本问题在于:他们仍然把区块链当成信用卡网络的进化版。
他们应该改变思维方式,不再把区块链当作信用卡网络的升级版,而是视其为物理世界的一种进化——它结合了自然世界的优点(稀缺性、可预测性)和人类智慧的优势(可编程性、创新能力)。
Ethereum 不应该回滚区块链。
恰恰相反,这次黑客攻击的发生,以及底层基础设施层面不会对此做任何修改,正是对区块链价值最有力的宣传——它表明,未来应该有更多人类活动迁移到链上。
尽管 Ethereum 本身应该保持最大程度的不可逆性,但在它之上运行的其他资产(如稳定币)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如 Layer-2 网络),可以具备一定的可逆性。
摩天大楼仍然有电梯,L2 网络可以为某些特定场景提供“撤销”功能。
但这个“撤销按钮”只有在底层网络像地心引力一样可预测时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