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lang="7qV"></time><var date-time="fS1s"></var><legend lang="ONx24shB"></legend><area lang="AlMO8"></area><i lang="e2jmuAeg"></i><sub id="hsgP9"></sub><u dir="dnTKI"></u>

OKG Research:RWA 代币化留给香港的时间还有多久?

2025-02-11 21:45

imToken - 全球领先的去中心化钱包

推荐下载 领取价值高达 6,0000 元的数字货币盲盒,享受 20%手续费减免。提供安全、可信赖的非托管钱包服务!

作者:Jason Jiang,OKG Research

特朗普近日在社交平台宣布发行个人模因币 $Trump,再次将全球投资者目光吸引到加密市场。重返白宫后,特朗普或将开启美国加密监管新时代,推动更多机构投身加密创新浪潮。Coinbase 美国政策主管 Kara Calvert 近期也表示,「特朗普发出信号,美国已经回归,我们准备好领导这个行业。这对其他国家意味的是,要小心,否则你就跟不上。」

传统机构参与度决定 RWA 代币化的「加速度」

代币化正从概念走向落地,并被波士顿咨询公司称为「资产管理的第三次革命」,预计未来五年将实现爆炸式增长。OKG Research 则预测,非稳定币类代币化资产在 2025 年就将突破 300 亿美元。

作为全球金融中心,香港也正积极拥抱 RWA 代币化浪潮。2024 年行政长官施政报告提出推动 RWA 代币化及数码货币生态建设,香港金管局也推出「数码债券资助计划」,以鼓励资本市场采用代币化技术。这些举措表明香港希望通过代币化重塑金融竞争力,并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然而,目前推动全球代币化创新的主要力量仍来自于美国。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传统机构,在通过比特币现货 ETF 通道让传统资金流向链上的同时,也正借助代币化加速传统金融资产与业务上链。贝莱德、高盛、摩根大通等机构正掀起第一波代币化浪潮,并将影响力辐射全球。贝莱德推出美债代币化基金 BUIDL 规模已超 6.3 亿美元,摩根大通也通过 Onyx 平台引领美国国债和货币基金等传统资产代币化。

相比之下,香港在代币化领域尚未出现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机构或项目。尽管香港在代币化政策推动方面表现积极,但与由头部金融机构主导创新的美国相比,香港传统金融机构的参与感相对较低,且对 Web3 行业仍保持谨慎态度,更多是处于「观望」状态。这使得香港尽管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但在代币化创新中的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香港传统机构对代币化的保守态度主要源于合规要求。合规是必要的,但不应成为创新的障碍。代币化的核心不仅在于技术实现,更在于机构参与。传统机构的参与度将很大程度决定代币化市场的早期繁荣度。美国 Coinbase 近期提出的股票代币化计划虽仍处于战略设想阶段,但一旦成功就可能快速复制,甚至打造出「链上纳斯达克」,为代币化市场注入巨大增量。这也表明只有更多资源丰富的机构主动参与,才能推动代币化市场更快发展。

在短期无法改变现有模式的情况下,香港应通过更开放的代币化沙盒机制,吸引更多传统机构参与其中,开展具有创新性和市场潜力的前沿实践。同时为避免沙盒碎片化,香港可以将稳定币、DLT 等相关探索共同纳入沙盒进行联合试点;并鼓励更多机构根据自身禀赋自由探索代币化应用,不论是代币化基金和股票,还是其他资产,只要有意愿和能力都可以在沙盒中进行小范围试点,并在探索中总结经验,逐步增强机构在代币化领域的创新意愿与能力。

只有更多有资源、有资产的机构主动参与代币化创新,香港才能在变革中占据更多主动权,从而避免在与美国的竞争中被快速拉开身位。

聚焦标准化金融资产,方能做大 RWA 市场体量

除了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在代币化资产层面香港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重心。全球代币化探索主要集中在标准化金融资产,而香港在基金和债券代币化方面此前虽有探索,但如目前最受关注的却是新能源、农产品等非金融资产的代币化。这些探索虽有助于代币化生态长期发展,但短期难以建立市场优势。

正如 OKG Research 此前提出的,不同资产的代币化进程将存在明显时间差:债券、基金等具有稳定回报且规模可观的标准化金融资产是现阶段最适合代币化的资产类别,且这些标准化资产的代币化经验,也将为后续规模较小、效益不明显或技术挑战更严峻的资产类别代币化奠定基础。因此香港短期内应聚焦最合适代币化的标准化金融资产,并充分发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所拥有地理与制度优势,重点关注贸易与跨境相关场景中的代币化应用,快速做大香港的 RWA 代币化市场规模。

另外,技术虽不是决定代币化成败的关键,但开放的技术体系更有助于代币化创新。部分海外机构因监管选择私有链,但更多金融与科技巨头正在拥抱公链。公链在全球流动性和开放性方面显著优于其他技术体系,已成为 60% 以上代币化债券和基金的首选平台。在安全性方面,得益于数据开放性和链上分析技术的发展, 公链上的资产追踪和审查正变得更容易。加上代币化资产大多在链下托管,真正的风险实际上更多集中在链下,链上则主要确保业务合规性。

所以在合规的前提下,香港应更放心地公链探索代币化应用与创新,逐步将其作为代币化创新的重点方向。

最后,RWA 代币化作为两种不同金融体系的融合产物,最理想的状态是既要让现实资产加速向链上迁移,又不能让其价值只限于链上,最终还是要服务和反馈现实。面对华尔街机构在代币化领域的积极行动,留给香港的时间窗口并不多了。如果香港能借助制度与市场优势加速拥抱创新,在给予传统机构更多创新空间的同时探索与监管合规的平衡,同时依靠内地所能提供的万亿资产支撑,香港必将会在代币化领域拥有绝对优势,未来前景广阔。波士顿咨询公司测算,香港潜在代币化的资产规模已高达 36 万亿港元。

我们期待香港在 2025 年跑出 RWA 领域「加速度」。

imToken - 全球领先的去中心化钱包

推荐下载 领取价值高达 6,0000 元的数字货币盲盒,享受 20%手续费减免。提供安全、可信赖的非托管钱包服务!
下一篇:金色Web3.0日报 | 欧洲支付巨头Klarna考虑整合加密货币
上一篇:Pump.Science 发射平台上新在即 新化合物项目能否对标 Rif/Uro?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