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市场定论:理性看待Berachain是否能成
379 2025-02-06
2024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也是着力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一年。
截至202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11亿人,达11.08亿人,占全球网民规模的比例超过20%;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10.29亿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9.74亿人,网上零售额、移动支付普及率稳居全球第一;使用个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和智能网联汽车上网的比例分别为23.8%、22.6%和10.7%。
自1997年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定期组织开展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工作,每年发布两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下称《报告》)。近日发布的第55次《报告》,对中国互联网30年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1997年第1次《报告》显示,我国上网用户数为62万人,主要通过拨号上网。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互联网发展进一步提速,互联网基础建设、网络接入水平、互联网应用均实现高速发展。2005年,我国宽带接入用户规模首次超越拨号上网,宽带接入成为互联网接入的主要方式。第16次《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突破了1亿。2006年6月,《报告》首次公布中国手机网民数量:1300万。2009年,我国发放3G牌照,互联网逐渐从互联桌面走向掌上。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高新科技与互联网相关产业加速结合、落地。特别是在过去两年,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迅速成为全球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吸引了大量资金、人才投身其中。
截至2024年底,共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对新华社记者表示,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
截至2024年底,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4.18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372万人,占网民整体的37.7%;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49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7.7%。
《报告》显示,从各年龄段网民的使用情况来看,20~29岁网民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比例最高,达41.5%。通过对使用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进一步调查发现,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用户最为广泛,使用率达77.6%;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作为自己的办公助手的用户比例为45.5%,主要用于生成会议纪要、制作PPT等。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多模态大模型在2024年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这类产品生成图片、视频,占比为31%。
与此同时,在数字化浪潮之下,仍有数字鸿沟待弥合。根据《报告》,截至2024年12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3.01亿人。因“不懂电脑/网络”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30.9%;因“不懂拼音等文化程度限制”而不上网占比20.9%;因“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3%。
“当前,我国互联网行业正在迈入提质升级的关键阶段。”《报告》给出的建议包括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布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