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封面:豪赌比特币
458 2025-02-01
DeepSeek还好用吗?当DeepSeek从全网瞩目的DDOS攻击中恢复,我们在还魂后的DeepSeek接口请求内,找到了比特币。
且听我慢慢道来。
DeepSeek正在遭遇最大规模的DDOS攻击。
据传,攻击峰值流量突破3.2Tbps,相当于每秒有数千万台设备同时"敲门",导致其刚发布的R1大模型服务宕机将近1天。
DeepSeek挺过来了。谁的功劳?
有人说,是老一辈互联网企业 360安全大脑、华为云的泰山防控,阿里云算力调度算法,海康公共监控算法,网易游戏雷火游戏服务器集群,钉钉紧急通讯池,菜鸟网络物流调度算法,红客联盟等联合进行多层次多维度流量清洗,来守护DeepSeek这个后辈。
拜托,这种爽文逻辑,希望你别信。除了周鸿祎还在孜孜不倦地碰瓷DeepSeek,其他大厂我想正一脸懵逼。
这场"数字暴动"的背后,其实是网络安全攻防战的缩影——攻击者操控"僵尸军团"发起潮水般的请求,而防御者则需在算力与智慧的博弈中找到破局之道。
确实有点难。
但有趣的是,DeepSeek的破局钥匙,不在爽文中,而在比特币。
最开始只是好奇,恢复后的DeepSeek每次请求开始转圈很久,电脑的风扇也开始全速启动,从感觉上来说,这很像我们熟知的比特币挖矿。
直到我打开F12,看到DeepSeek的请求存在create_pow_challenge,才意识到,原来DeepSeek正在用比特币的PoW机制对抗DDOS攻击。
是真的吗?让我问问DeepSeek的同学
是真的,不但用了,而且OpenAI也在用。
所以,为什么是比特币?
DDoS攻击的本质,是通过海量无效请求淹没目标系统,直至目标系统不堪重负,拒绝服务。
传统防御手段如流量清洗、IP封禁,虽能缓解症状,却难治本——攻击成本低,防御成本高,如同"用消防栓对抗洪水"。
而DeepSeek的新策略,则借鉴了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PoW)机制。简单来说,用户若想调用AI服务,需先完成一道计算题(类似比特币挖矿),解题成功者方可获得"通行证"。这种设计让每个请求都需付出真实算力成本,攻击者若想发动大规模攻击,成本将指数级上升。
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比特币通过PoW确保网络安全性:矿工消耗算力换取记账权,攻击者若想篡改链上数据,需控制全网51%以上的算力,成本远超收益。DeepSeek将此逻辑迁移至风控领域——攻击者若想伪造海量请求,需付出与真实用户相当的算力代价,而这对攻击者而言将毫无经济性可言。
这太伟大了。
DeepSeek的尝试揭示了一个趋势:区块链的底层哲学正在重塑网络安全。PoW的"经济博弈"思维,为对抗分布式攻击提供了新范式——不再单纯依赖技术压制,而是通过机制设计让攻击者"主动放弃"。
正如比特币用去中心化对抗金融垄断,DeepSeek用算力竞争对抗流量洪流。这或许正是技术的魅力:看似无关的领域,往往藏着解决问题的钥匙。
最终,安全的本质不是筑墙,而是让破坏的成本高于收益。而DeepSeek与比特币的这次"跨界合作",或许正是这一逻辑的最佳注解。
愿你既拥有DeepSeek,也拥有比特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