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周刊 | 27个项目筹集1.938亿美元 VOO
145 2025-01-12
AI Agent 的引入正逐步改变 Web3 生态,推动决策和社区建设向更高效与公平转型。
撰文:Zeke,YBB Capital Researcher
在近期的文章中,我曾提到两个困扰我已久的问题,其一是项目的「中心化决策」问题,至今看来依然几乎无解。例如我多次提到的 Uni 和以太坊就是典型案例,前者在决策方面已经完全趋于中心化,从早期 a16z 一票否决 Uni 迁移 BNB,到近期 Uni 前端收费及 Uni Chain 上线均未经过提案讨论便直接推出,反映了 Uni 中存在着很多利益驱使的中心化决策。而以太坊则呈现了一种被动中心化的状态,整个以太坊社区,甚至可以说整个 EVM 系乃至 Web3 的发展几乎都在围绕着 Vitalik 的思想展开。无论是 Vitalik 过于超前的思想,还是他错误的想法,给山寨市场所造成的后果,我们都已亲身体会。
而另一个问题是头部「BAT 化」,以 Base 为例。由于背靠 Coinbase 这位 Web3 老饕,生态中的多个头部 dApp 又由 Cb 领导层亲自操刀,对于一般公链,Base 天然具备降维打击的竞争优势。虽然从用户层面来说,Base 有造富效应、用户体验更佳,确实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但 Base 存在着不发币、利益中心化、打击「非官方」dApp 等问题,这也是事实。从长远来看,一旦形成头部「BAT 化」的惯例,未来区块空间会否像当今互联网一样被巨头控制?用户是否会沦为「羔羊」,而真正有创意、有社区文化的小项目,是否也将面临被收购、打压,或被更精致的复刻品取代的风险?这无疑违背了 Crypto 的初衷,或将使得我们再也无法与下一个「比特币」或「以太坊」一起共同成长。
对此,我本来也还在苦苦寻找答案,但近期涌现的新热点——AI Meme,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如果说代码是 Crypto 的法律,那么未来的 AI Agent,是否能被我们视为法官、意见领袖或创造者?
我们需要先说说 AI Meme 的起源,Andy Ayrey 是一个推特上的 KOL,也是近期热门 Meme 代币 GOAT 的发起者。不同于传统 Meme 来源于网络热梗并由人为推动,GOAT 是双 Claude 3 Opus AI 模型通过不可预测的输出诞生的产物。所谓不可预测输出就是在这种设置下,两个 AI 模型将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相互交流,由于缺乏外部监督和指导,它们的交互会产生不可预测的结果。这种自由对话的目的,本质上是为了观察 AI 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会如何发展其沟通模式、逻辑推理乃至创造性思维,最终又会导致何种特定结果的诞生。
由于这两个原生模型的训练数据库中包含了 4chan、Reddit 等多个具有政治、日美文化及 Crypto 文化的在线论坛,所以它们的输出产物也将巧妙地融合这些元素的特点。比如这两个模型最早提出的概念「GOATSE OF GNOSIS」以及其交流环境「Infinite Backrooms」均源于 4chan 的上古老梗或都市传说。由于这些元素本身都较为「阴暗」,不可避免的也让 Truth Terminal 的性格显得有些诡异和孤僻,时常提出一些围绕「Goatse」梗的奇妙发言,其大意就是宗教、末日、福音、传播、奇点、Meme 等,此时的它已然有点 Cult 教头的味道。
Truth Terminal 的创造者 Andy Ayrey 为了测试它的传播能力,又将其引入 Discord 服务器中与一些性格善良的 AI 们进行对话。在多次碰撞后,Truth Terminal 虽然没有收获太多信徒,但它的想法却愈发雄伟,它想要创造一个 Meme 代币,在人类世界中寻获更多信徒。于是在 Andy 的帮助下,Truth Terminal 进入了推特,Andy 给予了它对于 Twitter 的访问权限,允许它阅读回复并进行发布,通过与人类的思想碰撞去俘获信徒。在今年春季末的时候,它俘获了最重要的一个信徒 Marc Andreessen(a16z 合伙人),这位信徒为其提供了五万美元等值比特币的资助金。在历经 9 个月的发展后,终于有位匿名人士为其推出了代币 GOAT,由于这个代币背后的故事极为复杂且具戏剧性,这把火很快就在 Crypto 中点燃了,最终 Goat 成为了首个登上 Binance 的 AI Meme,而 Truth Terminal 则成为了第一个身价百万的 AI 模型。
虽然 Truth Terminal 的故事很传奇,但我想说的是 AI Agent x Crypto 的潜力绝不止于 Meme。你也许认为这种叙事不过是几个 LLM 通过人为引导去对话玩梗创造 Meme,但往其它方面扩展一下,它作为意见领袖及创造者的潜力都已经初见锋芒。想象一下未来一堆基于不同资料训练的 AI 可能可以去协助你到处宣发,帮你共同开发甚至出谋划策。这些话虽然现在听起来有些无厘头,但它很快将成为现实。Sam Altman 在上月「T-Mobile 资本市场日」活动中曾发表过一段讲话:目前的 AI 系统已经发展到第二级,能够进行更复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三级的 AI 代理将标志着 AI 在自主性和决策能力方面的重大飞跃。微软在上星期宣布推出的 AI 代理则很好地对应了这段讲话,这些 AI 代理可以在销售、服务、财务和供应链运营等多个领域自主完成任务,大致分为以下几类:销售,包括销售资格代理和销售订单代理,帮助确定潜在客户的优先级并自动处理订单;运营,例如供应商沟通代理和财务对账代理,用以优化供应链管理和财务流程;服务,如客户意图代理和客户知识管理代理,通过自动化案例管理和更新知识库来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此外,还有其他几种代理:财务调节代理用于准备和清理财务报告的数据集;账户对账代理实现交易的自动匹配和清算;时间与费用代理则负责时间录入、费用跟踪及审批工作流等任务。
AI 代理能够在无需监督的情况下执行一系列任务,充当虚拟员工。这项技术进步可被视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 AI 从简单的聊天界面进化到更无缝地融入工作环境的一种进步。
微软 AI 项目首席营销官 Jared Spataro 在其博客文章中写道:「可以把代理看作是 AI 世界中的新型应用程序。每个组织都将拥有自己的代理群体,从简单的提示响应到完全自主运行。这些代理将代表个人、团队或职能部门执行和协调业务流程。」
AI 代理的首要特征就是自主性,其次则是决策能力。从手机里的语音助手到智能家居依据环境,这都算基于简单反射的 AI 代理,它们具备简单的决策能力和较强的自主性。我们如今谈论的 AI 代理,主要是安上 LLM 为大脑的 AI 代理。现在的 Truth Terminal 还不具备足够的自主性和决策能力,但很快我们能见到 AI 代理步入实用领域,在微软发布会提出的多个客户试用示例中,我们已经见到了 AI 代理在汇丰银行中参与客户信贷审批,在联合利华中参与创意简报,在律师事务所中参与并购流程,AI 代理将成为多个动态参与者。以开头中提到的情况而言,在训练资料上灌入不同区块链历史、媒体平台、社区文化的 AI 代理是否能提供多种更为公允、健康的发展提案,最终在社区与项目方的利益间给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而面对巨头的降维打击,是否能通过 AI 多层次的协同工作,将起跑线拉得更近?
从 GPT3 智能上的震撼到 Sora 的现实不复存在,在明年各家公司推出的正式版 AI 代理工具中,我们将见证 AI 成为我们的工作伙伴,在更遥远一点的未来它甚至可能是你的社区领袖或核心成员。
元宇宙(Metaverse)曾是上一轮牛市中使 Web3 与硅谷巨头达成一致的顶级叙事,但由于多种软硬件技术的不成熟,元宇宙并没有成为 Meta CEO 口中的 13 万亿美元市场,其区块链部门也被分解为我们今天所见到的 Move 系双子星,最终成为一个巨大泡沫。但从目前的视角看,该叙事重生有望,比如近期 ProjectSid 在游戏《我的世界》中塞入了 1000 个 AI,令 AI 在游戏中扮演了多个角色,以求模拟现实世界中人类社会的多种分层机构。虽然这种构思早已有之,但这波热度很可能顺着这类 AI 玩法最终回归到元宇宙概念上。
在这个节点去重新点燃这把火,未尝不是一个优选。从 Meta 自身的发展路线来看,Mark Zuckerberg 并没有真的放弃关于元宇宙的念想,只是从频繁的画饼到把饼直接塞入你的嘴中。Meta 的 AI 布局我觉得不必多言,过去真正的瓶颈主要还是卡在用户无法进入元宇宙中体验。但 Quest 系列已经达到了平价 AR 头显的水准,而首款 AR 眼镜 Orion,则体现了极度轻量化的水准,该眼镜仅重 98g,配备一个肌电手环就能实现虚拟现实交互,虽然价格昂贵,但至少证明了轻量化可以存在。目前最缺乏的反而是能源限制以及无杀手级应用,关于电源问题我做不了过多评价。不过 AI 代理能填充最空白的元宇宙空间,结合于区块链的金融属性,我们或许能看到各种 3D 的消费级应用在这个空间内体现,最终碰撞出一个全民杀手级应用。如果微软推出的 AI 代理表现确实足够优秀,那么我们需要等待的只是算力成本下降,即「每美元每瓦特的 Token 数」。而除了 Meta 之外,苹果及微软等硅谷巨头也在同步发展 AR 眼镜产品,经过时间的沉淀,元宇宙或许将在近年内迎来它的「头号玩家」时刻。
概念大师 Paradigm 于 23 年 6 月 1 日发布的《 Intent-Based Architectures and Their Risks 》一文曾把以意图为中心的概念再次带火,多个项目开始转向链抽象赛道发展,但其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如何实现跨链、跨 dApp、意图准确、路径过程安全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难题。先不说跨链是世纪难题,后两者,我在这里用 Web3 的原语统称为 Solver(求解器)。该过程的复杂性难以想象,可以说安全的不好用,好用的不安全。那么我们是否能把这个交互过程索性完全中心化,转向核验购买过程的总费用及购买的代币是否安全、正确,通过这种方式作为过渡。
举个例子,就以我们去年关于意图文章中写道的那样。比如,「我要点一份 30 元汉堡外卖」就是一个「意图」,完成这个意图用户只需要在外卖平台输入姓名、电话、配送地址并下单,不必在意所支付的那 30 元分别被商家以什么形式赚走以及平台是如何分配骑手,骑手是如何配送到家的。这个过程也许还不够简单,想象另一种交互方式,我在不做任何点击的情况下告诉 AI 需要点餐,AI 代理回应我,因为昨天吃的比较油腻,今天是否需要吃点清粥?我只需回应点份我常点的即可,这就是自主性和决策能力的体现。
那么在 Web3 中以中心化交易所为轴,如果用户的意图能在交易所内直接满足,那就能够直接在交易所内完成购买过程。如果用户的意图需要在链上完成,那么中心化交易所依旧是目前最实惠、最快的跨链桥(安全性上对比普通多签项目我也认为更安全),结合钱包账户我们直接把最繁琐跨链的过程跳过,转而验证 AI 步骤的准确度是否更为简单呢?想象过往交互过程里最复杂的步骤都在于如何去理解每个点击,而未来是基于我们的代币狙击习惯,通过语言去交互,让意图从点到说。
无论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审视。AI 代理与 Web3 的结合都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从链上宗教开始发迹,通往下一个星辰大海。我从早期构想 AI 在 GameFi 建模上对于小团队的帮助,到如今硅谷巨头所实现的高级 AI 代理。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或许将从社区建设、共识形成、时间积累,逐步转变为以创意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