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有哪些加密关键进展值得关注?
133 2025-01-09
作者:欧阳辉,吴偎立
50天前,美国民主党被认为败局已定,惶惶如丧家之犬;50天后,哈里斯在首场辩论中爆锤特朗普,胜选概率创下年内新高,民主党上下士气澎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仅仅是因为哈里斯的特殊身份点燃了黑人和女性选民热情吗?还是因为她替下必败的拜登、唤起了民主党选民的希望?诚然,这些的确是哈里斯支持率上升的原因,但她能够反超如日中天的特朗普,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哈里斯的确做对了一些事情,特别是吸取了特朗普本人的一些“成功”经验,反用在了特朗普身上。本文将结合北京时间9月11日上午两人首场辩论的情况,分析哈里斯所采用的关键策略,并对未来选情做一前瞻。
重人设、轻政策
特朗普从来不是一个政策专家。在他“出道”于2016年的总统大选中,希拉里的政策专业性和政治经验显然要“秒杀”他。这在当年的两轮大选辩论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使得当时媒体和民调多数显示希拉里赢面更大,在大选前夜给予她高达70%-85%的胜率。
然而,2016年11月9日的竞选结果证明,特朗普作为常年出入媒体的深度“表演型人格”,通过强烈的自我推销和戏剧化行为,塑造了自身独特的政治品牌,赢得了广大选民的欢心。反观希拉里,很多选民都认为她“虚伪”、“刻板”、“有距离感”,“虽然她很强,但就是不喜欢她”。可以说,希拉里虽然打赢了辩论,却输了人心。
而2024年,哈里斯与希拉里走了完全不同的路数,把主要精力用于打造亲民形象、感染选民,而不是宣讲复杂政纲、说服选民。她在辩论中反复强调自己出身中产阶级,因此了解中产阶级、懂得他们的关切;她在民主党大会(DNC)上大段讲述成长经历,包括如何在一个工人阶级社区租房居住到十几岁,母亲如何独自抚养她和妹妹、量入为出等。要知道,在美国的政治语境中,中产阶级大体等同于最广大的人民。
哈里斯还多次诉说自己为何走上检察官之路,如何为妇女儿童、退伍军人、学生、工人和老年人挺身而出辩护,从而表明自己坚定站在弱势群体和普通民众一边。与宣讲政策相比,这些亲身讲述能更好地帮她与美国大众产生连接。
抛开内容,哈里斯的演讲技巧和感染力也相当突出。
在辩论中,她痛心地列举了禁止堕胎政策造成女性悲剧的两个真实案例,然后说:“美国人认为某些自由,特别是对于自己身体作出决定的自由,不应该由政府来决定。”
在辩论总结陈词环节,她说:“从多年的检察官,到联邦参议员,再到副总统,我的客户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民。作为检方,我从来不问受害人:你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而是问:你还好吗?(Are you OK?)”
在DNC上,她说:“我代表人民——代表每一位美国人,无论党派、种族、性别或祖母所讲的语言如何——代表我的母亲和所有曾经踏上艰难征途的人,代表与我一起长大的人、努力工作、追逐梦想、守望相助的人、以及所有那些只能在这个地球上最伟大的国家书写自己故事的人。”
每当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嗓音深沉,略带沙哑,眼神真诚,似有泪光流转。笔者作为习惯政客话术的美国政经长期观察者,听她演讲时也莫名被其情绪所感染,笔者一位朋友观看她的DNC演讲时甚至流下热泪。作为一名政客,感染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项。
相比而言,哈里斯在宣讲政策方面着力较为有限。或许是因为民主党临阵换帅、准备时间较少,她在政策上的新提法并不多,对这少量新提法的阐释也语焉不详。她独立于拜登所提出的政纲只有5页纸的《为美国家庭降低成本计划》,比标榜直白简洁的特朗普16页政纲还要短。其中,关于增加住房供给,阻止华尔街抬高房租,禁止食品日用品价格欺诈,降低民众医疗负担等诸多提议,均缺乏清晰可见的实现路径。共和党多次攻击哈里斯政策“空洞”,直到昨天的辩论后,仍有媒体称哈里斯(的政策)“面目模糊”。
但这些攻击并没有对哈里斯节节攀升的支持率造成任何影响。从结果来看,她“形式大于实质”的竞选策略无疑是奏效的,成功地塑造了自己的场域和选民群体。哪怕不看民调数据,只看哈里斯去各地竞选演说的实况,从接机处到演讲现场,无不人山人海、情绪高昂,热度几乎与近20年民主党最闪耀的政治明星奥巴马比肩。或许在今天政治极化的美国,谁都难以有效推进实质性政策,于是为选民提供“情绪价值”反而变成必杀技了。
走“群众路线”
内容上,宣扬民粹政策。特朗普是美国右翼民粹主义的代表人物,以一己之力把“MAGA”教派推上顶峰。哈里斯也不甘示弱,她提出“机会经济”概念,承诺改善中产阶级的生活,表示要“团结美国走向美好未来”。但其计划从住房、医保、儿童税收抵免到食品价格管制,无一例外地带有左翼民粹色彩。以其住房计划为例:需求侧,为首次购房者提供高达2.5万美元的首付支持;供给侧,未来十年新建300万套住房;监管方面,阻止华尔街投资者和“租金定价数据公司”抬高房租。发钱、公家盖房子、价格管制,都是典型的左翼民粹政策。实际上,美国住房供给主要受到州和地方政府审批的约束(zoning constraint),联邦政府能做的相当有限,新建300万套住房大概率是空头支票。拜登政府也曾承诺新建200万套住房,但雷声大雨点小,并未见到实质成果。哈里斯若在不能增加供给的情况下补贴需求,只会进一步推升房价、加剧短缺。
形式上,善用社交媒体。特朗普是美国首位“推特治国”的总统,如果他说“没有人比我更懂社交媒体”,估计没人会反对。没想到长江后浪推前浪,哈里斯居然加入了TikTok,并且玩得风生水起,大有“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势头。哈里斯曾在一个演讲中引用自己母亲的话“我不知道你们年轻人怎么了,你们以为自己是刚从椰子树上掉下来的吗?”说完便发出一阵魔性笑声。共和党截取这段做成短视频嘲笑其“无厘头”,结果她的团队敏锐抓住背后的娱乐性,配以大热专辑“Brat”中的歌曲并主动大举传播,居然使“椰子树”(coconut tree)成为网络爆梗,网友自此以Brat来指代哈里斯。这些运作成功地帮助哈里斯与Z世代建立了链接,树立了她年轻、有趣的社交媒体形象,对于提高年轻选民的投票率大有裨益。
善于攻击对手和防守反击
攻击对手这件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极其不容易。既要直击对方要害、引发民众共鸣,又不能疏远或伤害潜在的支持者,无疑是一门艺术。而特朗普在这方面天赋异禀,十分善于“定义”和“塑造”对方。例如,他起的外号永远让人印象深刻:“骗子希拉里”强化了选民对希拉里“虚伪”、“政治老油条”的印象,“瞌睡乔”更是加重了民众对拜登胜任总统能力的忧虑。“这样的人怎么能当总统呢?”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甚至都会跟着他这样想。
反过来,希拉里和拜登对特朗普的攻击都未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希拉里称特朗普缺乏担任总统所需的“气质”和“判断力”。站在选民的角度,这一点完全见仁见智,很多人恰恰厌倦了传统政客。拜登反复借国会山事件称特朗普是“对美国民主的威胁”。然而对于大部分美国人而言,这跟他们自己有什么关系呢?他还借特朗普被判有罪称其为“重罪犯”,特朗普则反击称“都是政治迫害”,两人变成了各说各话。相比之下,哈里斯对特朗普的攻击则上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塑造“检察官”对阵“罪犯”的框架,通过描述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听众产生代入感。这一点在辩论中体现得并不突出,但实际上是两人所有隔空对决中贯穿始终的主题。哈里斯在所有过往经历中,很少提及自己的最高职位“副总统”,或是作为政治精英符号的“参议员”,而是反复强调检察官经历,其主要目的就是把自己与特朗普形成鲜明对比,将后者套入自己的框架。
她在首次公开竞选演讲时说:“我惩治过虐待女性的性侵犯,敲诈消费者的欺诈者,以及为一己私利而违反规则的骗子”,接着话锋一转:“所以,我很懂唐纳德•特朗普这种人(I know his type),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跟这种人打交道”。在后续几乎每次演讲中,哈里斯一再使用这一叙事框架,营造出美国人非常熟悉的、律政剧一般的“检察官对罪犯”画面感,并通过具体事例不断加强听众对这一框架的接受度。在她的渲染下,民众多次在集会现场齐声喊出“把他(特朗普)关起来”(Lock him up)的口号,场面十分壮观。
2、反复宣传特朗普不代表人民,而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她称特朗普“只关心自己”,“并不为中产阶级而战,而是为他的亿万富翁朋友而战,要给他们提供新一轮减税”,“要废除奥巴马医保,把成千上万美国人的福利放在砧板上”,“要征收高额关税,相当于每年向每个中产家庭多收4000美元销售税”,“他说普京攻入乌克兰干得漂亮……他不会追究独裁者的责任,因为他自己也想成为独裁者”,“如果2020年是他当选,现在普金就会是坐在基辅,眼睛看向欧洲”。她的每个攻击都具体、生动而形象,让人信服,并且都是选民所关心的事项。
3、有力的防守反击。辩论中对于特朗普对她的攻击,要么避重就轻,及时转移到对自己有利的议题上,要么施以巧妙的化解。例如,特朗普给她扣上“移民沙皇”的帽子,称南部边境的混乱是她管理不力造成的。哈里斯并不与他过多纠缠辩解,而是反戈一击,称她与拜登总统本来起草好了一份数十年来最严厉的边境法案,而特朗普为了揪住移民把柄攻击民主党,命令国会共和党阻止法案通过。她还在演讲中多次表示,正是因为特朗普“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才导致移民问题久拖不决。
最后,哈里斯除了以上精心设计的框架和内容,还有严格执行的现场战术。包括CNN在内的多家美媒都用了bait一词描述二人辩论场面,即哈里斯放诱饵激怒特朗普,导致后者自乱阵脚,咆哮挥拳却频频打空。《纽约时报》做了一组图表统计两位“拳击手”的挥拳时间和力度,结果显示,在总挥拳时间上,特朗普占优;但在有效击中要害部位上,哈里斯完胜。这一场面的背后,不仅有哈里斯的辩论技巧,更有充分的准备和高度的自律。辩论前夕,哈里斯在匹兹堡的一家酒店里进行了密集特训,使用“特朗普替身”来模拟辩论,在辩论现场能够严格执行既定战术。而特朗普辩前继续在各地竞选集会,只与团队讨论了政策和策略要点。
以高度的灵活性及时调整政策立场
特朗普表面强势,但实际上政治立场高度灵活,极其善变,中国观众对其2018-2019年贸易战时期的反复无常应该都有印象。本轮大选中,他在堕胎、医保、性少数和多元性别群体等问题上也都由保守转向更为温和(详见《2024年美国大选观察之二:特朗普的变与不变与对中国的影响》)。而哈里斯在这一点上也毫不“逊色”。
哈里斯作为来自加州的联邦参议员,本在美国的政治光谱中靠近极左,其国会投票记录“左派”程度仅次于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但站到大选这个全国性舞台后,哈里斯迅速将不利于其竞选的立场悉数翻转。
能源政策上,哈里斯2020年民主党初选期间曾因环保考虑主张立法禁止水力压裂(页岩油气生产的核心技术)。然而,页岩油是本轮美国大选头号摇摆州宾夕法尼亚州的重要产业,因此哈里斯及时转变立场,明确承诺如果当选总统,不会禁止水力压裂。移民政策上,哈里斯在2020年曾支持非法移民合法化,并为其提供免费医疗服务。而2024年,南部非法移民成为美国选民关心问题的前三名,哈里斯转而强调必须遵守和执行针对非法越境者的法律。最重要的经济政策上,她对拜登提高长期资本利得税的提议也做了缓和,从原本最高39.6%降至28%,还在上周临时提出了为初创企业提供5万美元减税的计划。对医保、气候变化、巴以等问题的立场,她也有不同程度的转变,此处不做一一赘述。
说了这么多,那么哈里斯是不是奠定胜局了呢?还远远没有。上述种种,的确让哈里斯从下风(underdog)走到上风,对于她这样一位前期政绩平平、缺乏选民辨识度的候选人,已实属不易。但目前为止,她与特朗普只不过打成平手,选情依然焦灼。在美国独特的选举制度下,选举结果基本由关键摇摆州的十几万摇摆选民决定,民调很难精准抓到他们的立场。哈里斯目前民调只领先特朗普区区两个点,在最可能决定选举结果的宾州则与特朗普持平,这一薄弱优势完全在民调的误差范围内。
而且,现在离选举还有两个月时间,仍可能有诸多变数。抛开可能的突发事件不提,有三个确定性因素对哈里斯不利。一是美国经济正在走弱,不利于哈里斯所在的执政党。实际上,近期哈里斯支持率在经济情况较好的州上升明显,而在经济走弱的州升幅很小。二是第三方独立候选人罗伯特•肯尼迪宣布退选并支持特朗普。其全国支持率约有5%,如果其中多数转投特朗普,有可能改变战局。三是我们之前提过的,美国不少选民骨子里有保守观念,哈里斯作为黑人女性能否冲破希拉里所说的“玻璃天花板”,仍有待观察。总体看,本轮大选的焦灼可能一直持续到选举日。不管谜底如何,美国可能都难以实现哈里斯所讲述的“团结走向美好未来”,本质上仍将围绕着“过去”打转转。我们在上一期大选观察中曾系统梳理过特朗普的政策,将在下一期仔细盘点哈里斯的政策及其潜在影响。